下车泣罪成语典故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看到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你还记得哪些成语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下车泣罪成语典故,欢迎阅读与收藏。
【历史典故】
唐汉 刘向 《说苑·君道》:“ 禹 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於此也?’ 禹 曰:‘ 尧 舜 之人皆以 尧 舜 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也。’”后以喻为政宽仁。
传说舜见禹治水有功,又深受百姓爱就便把部落联盟领袖的位置让给了他。
有一次禹乘车出外巡视,见到有个犯罪的人被押着走过。禹吩咐把车停下,问:“这人犯了什么罪?”
押送的入回答说:“他偷了别人家的稻谷被抓住,我们把他送去治罪,禹听了便下车,来到那罪人身旁,问:“你为什么要去偷别人家的稻谷呢?”
那罪人看出问话的是个大人物,以为要严办他,吓得低着头不吭声。禹对此并不生气,一面对他进行规劝,一面流下泪来。禹左右的人见了,都很不理解。其中一个问道:“这人偷了东西,该送去受惩罚。不知大王为什么痛苦得流下眼泪?”
禹擦了擦眼泪回答说:“我不是为这个罪人流泪,而是为自己流泪。从前尧和舜做领袖的时候,老百姓都和他们同心同德;如今我做了领袖,老百姓却不和我同心同德,做出这损人利己的事来,所以我内心感到非常痛苦!”
禹当即命侍从取出一块龟板,在上面刻写了“百姓有罪。在于一人”八个字,然后下令把那罪人放了。
【拓展延伸】
大禹是夏朝第一位君主。他所在的部族,叫做夏后氏。为什么取名“夏后”氏?夏是大人之意,“后”是生育之意。“夏后氏”者,高大巨人所生之子,可见夏后氏部族的人普遍较高。大禹的名字叫做“文命”,又叫做高密。他是继承五帝,在唐尧虞舜之后,又一位治水兴农的先师,国家文明的初祖,华夏民族大融合、大团结的奠基者,是中国山水综合治理的第一人。
根据文献记载,大禹兴于西羌,生于石纽乡刳儿坪。西羌就是西蜀羌乡,古代指汶山郡广柔县,今天即指汶川等地域。大禹是在这里发迹的。他的母亲叫修己,梦见流星,吞下神珠,从背上剖出而生大禹于石纽。另一种说法是父亲鲧剖背而生大禹。这两种都是传说,反映的是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的背景。大禹形象高大,虎鼻大口, 两耳生来三个孔。长有圣德,公忠体国,一心一意为老百姓着想。
【出处】
(汉代)刘向《说苑·君道》。
【释义】
罪:指罪犯。下车向遇见的罪犯流泪。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历史典故】
禹,通常被尊称为大禹,与尧、舜并为传说中的古圣王,又相传为夏王朝的开国君主。早在尧的时代,洪水便已泛滥成灾,给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禹在舜的时期受命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完成了治水的任务,帮助百姓解决了水患带来的困扰。舜见禹治水有功,又深受百姓爱戴,便把部落领袖的位置以禅让的方式传给了他。
有一次,禹乘车出外巡视,刚巧有个罪犯被押着从他的车前经过。禹见到了,便吩咐把车停下,问押送的人:“这个人犯了什么罪?”押送的人回答说:“他偷别人家的稻谷时,被抓住了,我们把他送去治罪。”
禹听到这里,便走下车,来到那个罪人身边,问:“你为什么要去偷别人家的稻谷呢?”犯罪的人知道问话的是个大人物,吓得低着头不敢吭声。禹见他不说话,便尽力地规劝他,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下来了。
禹身边的人见了,都十分不解。其中一个问道:“这人偷别人的东西,就应该送去受罚,大王为什么要痛哭流涕呢?”禹擦了擦眼泪,说:“我不是为这个人流泪,而是为自己流泪。尧和舜做领袖的'时候,以德化人,老百姓都和他们同心同德,从来没有人作奸犯科。如今,我做了领袖,老百姓却做出这损人利己的事来,因此,犯罪的人虽是百姓,其实是由于我之不德所致,所以让我感到痛心的,不是那犯罪之人,而是我的德行不如尧、舜啊!”禹当即命人在一块龟板上刻了“百姓有罪,在于一人”八个字,然后下令把那罪犯放了。
【成长心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会伴随每个人的一生。但是面对错误,每个人的态度却各不相同:有的人面对错误,寻找它产生的原因,吸取教训,避免以后再犯;有的人面对错误,或将它归罪于外界的客观条件,或将它归罪于别人,总是不肯自我反省;有的人面对错误,从自身寻找症结,并将别人的问题也一并归到自己身上,连别人的那一份也一起承担……这其中的差别,我们一目了然;这其中的对与错,我们也了然于胸。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与其浪费时间推卸责任,不如抓紧时间,好好地反省一下自身。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