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10-09 17:39:13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9篇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9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性质的探究活动和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及应用。

【学习难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证明及其应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人字型屋顶的图片(55页),提问:屋顶被设计成了哪种几何图形?

2.小学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等腰三角形,这节课我们来具体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操作探究

1.动手操作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征?

学生课前动手操作,剪出图形,课上从剪出的图形观察△ABC的特点,可以发现AB=AC。

学生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作腰,另一边叫作底边,两腰的夹角叫作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作底角。

找出手中图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ABC中,若AB=A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是腰、BC是底边、∠A是顶角,∠B和∠C是底角。)

2.探究问题

(1)刚才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顾剪纸过程,动手把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容易回答出⊿ABC是轴对称图形,折痕AD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2)把剪出的△ABC沿折痕AD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

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

(3)从上表中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吗?说一说你的猜想。

学生经过观察,独立完成上表,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从表中总

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归纳:

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性质3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顶角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

三、合作交流

1.性质的证明思路

通过上面折叠的过程的启发,你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吗?

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 小组交流,展示证明思路。

(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用数学符号如何

表达条件和结论?如何证明?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猜想的结论画出相应的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师生共同分析证明思路,强调以下两点:

①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两角相等,为证∠B=∠C,需证明以∠B、∠C为元素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符合证明要求的两个三角形。

②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作顶角∠BAC的平分线,或作底边BC上的中线,或作底边BC上的高等,让学生选择一种辅助线并完成证明过程。

(2)回顾性质1的证明方法,你能用这种方法证明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吗?

让学生模仿证明性质2,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

问题:如图,已知△ABC中,AB=AC。

(1) 求证:∠B=∠C;

(2)

(3) AD平分∠A,AD⊥BC。

(4)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若证∠B=∠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可以知道,只需要证明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即可,于是可以作辅助线构造两个三角形,做BC边上的中线AD,证明△ABD和△ACD全等即可,根据条件利用“边边边”可以证明。

2.证明过程

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展示后书写证明过程

证明:方法一 作底边BC的中线AD

在△ABD和△ACD中

所以△ABD≌△ACD(SSS),所以∠B=∠C,∠BAD=∠CAD,∠ADB=∠ADC=90°。

3.几何符号语言表述

如图,在△ABC中

性质1:∵AB=AC,∴ = 。

性质2:

1∵AB=AC,∠BAD=∠CAD ∴BD = , ⊥ 。

2∵AB=AC,BD=CD ∴∠BAD= , ⊥ 。

3∵AB=AC,AD⊥BC ∴∠BAD= , BD= 。

4.典例分析

如图,△ABC中,AC=BC,CD是∠ACB的平分线,AD=4cm,∠B=30°,求AB的长及∠BCD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

每个小组说说自己的收获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五、达标检测

1.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500,那么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

3.在等腰△ABC中,若AB=3,AC=7,则△ABC的周长为 。

4.如图,在△ABC中,AB=AC,∠1=∠2,BD=BE,且∠A=1000,则∠DEC= 。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不但出色地讲述了故事,而且从此之后,她鼓起生活的勇气而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这篇课文,情节简单,文字浅显易懂,但内中所蕴含的情感却是非常深沉的。它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爱,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爱,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爱献给别人。平时就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

课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 ……此处隐藏8728个字……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齿孔?

生:面的票。

生:电话收费票。

生:卫生纸。

生:旺仔小馒头的袋子。

生:方便面的袋子。

生:酒盒子。

……

(学生通过观察,在同学的启发下越说越爱说,完全将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大家说的这些东西因为有了齿孔,我们才很容易地将它撕开,我们应该感谢谁?

生:感谢阿切尔。

四、总结课文,探究人物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谈谈: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3、随机板书形容人物特点的词语。(会观察、肯动脑、勤动手)

4、总结。

【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会观察

切想到:机器打孔肯动脑

尔做到:研究造出勤动手

【设计说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难以产生学习热情的。《邮票齿孔的故事》这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虽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强,不够吸引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很难完成本课的各项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进行教学,给他们说、议、做、读、谈的机会,调动他们的手、耳、眼、口多种感官,在读中学,在做中学,在看中学,在说中学,在听中学。

二年级的孩子有了一点学习的积累,他们的表现欲强,一开课,我就设疑让他们帮老师想办法,学生在回答时得到老师的肯定,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学习劲头自然足。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我又满足他们爱问的欲望,让学生质疑。在理解课文时,又满足他们爱说的欲望,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此时学生畅所欲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竭力在伙伴面前表现自己。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

爱动手是孩子的另一天性,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邮票有齿与无齿在撕开时的区别,我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小实验,再谈感受,学生做得认真,谈得深入,为后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讲完课文最后一段后,我对课文进行四方面的拓展:设计“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这个问题主要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学习,会灵活运用学习资料;设计“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联系课文发挥合理想象,学生回答1848年或是1849年都合乎情理,在学生尽力思考仍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时,我给出正确答案,使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这时我又设计了第三个问题:“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1854年1月28日发行,与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有近六年之久,这期间阿切尔可能都在做些什么?”课文中只是写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机制造出来了,没有具体写他如何研究和制造打孔机。我设计这个问题既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究课文,合理想象的能力,也是为了后面揭示人物品质埋伏笔。最后我设计“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齿孔?”这个问题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齿孔”,了解生活中的事物,真正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四个拓展的问题是环环紧扣,学生由邮票联想到其它物品,体会到了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对阿切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人物品质的探究不攻自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自动实现。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习作一》要求学生写建议,春节来了,建议班级举行一次春游活动,去哪里好,把自己的意见写出来。看谁的理由充分。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介绍的地方,还可以配上插图或附上以前去浏览时的照片。

二、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我的建议》,了解文中“建议”的材料选择和安排。

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领悟关于为某件事情而提出“建议”的一般写法。

3、按“习作要求”,选择一件使自己冬青的事,写一篇日记,要能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习作的要求。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例文《我的建议》。

1、自己先读读《我的建议》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

A小作者建议你做什么?

B你能接受他的建议吗?为什么?

3、小结。

因为小作者把去的理由写得很充分。是啊,那里的景物虽然很普通,但作者写得很美,写出了别人没有观察到的东西,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对“最米人的池塘”,他没有具体写,这样,同学们不是更想去了吗?

(二)、宣布本次习作内容:《我的建议》。

春天来了,大家想去春游吗?你认为到哪里去最好?请仿照例文写个建议。

(三)拓展思路,习作指导。

1想清楚你知道的哪个地方最值得人留连往返?

板书:

我的建议

交代地点 简洁

2、要以理服人。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尽力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

板书:

主要景点 具体 文章结尾 点题

(四)学生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习作讲评

一、简介本次习作基本情况。

大部分同学能选取一个地方,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并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还能结合课内外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练习中。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写得较笼统,并不是十分吸引人。

二、典型习作集体点评。

习作例文:我的建议

春姑娘又轻轻的来到了人间。在青翠的山间,留下了她的足迹。我建议同学们到诗情画意的山上去走一走,上次在山上看日出的情景,至今都留在我的脑海里。

走上干净的阶梯,好像走进了地球另一边的世界,那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蜿蜒起伏的山路,就像一条随时准备腾空的卧龙,景色秀丽宜人。如果你到了山的顶峰,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焕然一新,松柏向我们点头,鸟儿向我们歌唱,连路边平时不起眼的小草,也欢呼雀跃起来,衬托在小草上的鲜花,也那么透明晶莹,真不知道春姑娘施了什么神奇的咒语,把所有一切平常的事都变的不同寻常。一座座青山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这好像一幅画。

我希望老师和同学采用我的建议,在山上玩一玩,看一看。

总评:你进步了,老师为你高兴!继续加油!

1、用词不当,应将“轻轻的”改成“悄悄地”

2、“,”应改成“。”

3、这句话过渡很自然。

4、“,”应改成“。”

5、想象力丰富,比喻恰当。但“腾空”应用“腾飞”更好。

6、“焕然一新”、“欢呼雀跃”、“透明晶莹”这几个词使文章增色不少

三、板书设计:

交代地点 简洁

我的建议 主要景点 具体

文章结尾 点题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